据金荣教育小编了解到,关于大V:为何社会观念突然转变这么多的最新热点内容如下:
这两天正在年底交付,有点忙不过来,想到哪写到哪吧。
郑州小两口的事大家也都知道,本文并不是想单纯只讲他俩,而是想借着这事聊聊这些年怎么突然好像一切都变了。这两天在头条看大家对2024年的预期,竟然几乎没有异议觉得明年会更难,这种情况是我自从记事以来第一次碰上。
很多问题,都在下边一张表上:
我们过去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在“消耗杠杆”。这一点倒也不新颖,哪怕抖音上的小伙伴也知道前些年的繁荣,很大一部分是我们从未来三十年借贷,集中到前些年花掉了。有点像撸信用卡那帮人,撸卡的时候有多爽,还债的时候就有多苦。
大家看那张图就能看出来,从2008年开始,我国的居民杠杆就一直在攀升,如今已经到了一个几乎没法再继续加的状态。
今年的很多问题,类似不愿意买房,消费不振,本质也是因为大家实在是借不动了,而且开始担心债务把自己压垮了,于是开始紧张了起来。
其实这种心态转变并不是今年,前几年就露出了端倪,只是那时候大家没意识到。比如中国汽车销量的巅峰是2017年,而房地产的产值最高也是2017年。
之所以2017年之后的房地产的下滑大家并没有觉得不正常,因为政府开始出台调控政策。其实从现在来看,就算不调控,也会掉头向下。只是如果自行逆转,转弯速度和幅度会大到离谱,体制内应该是有人当时就看清了,提前踩了刹车。
而且问题是一点点积累不断放大的,从现在来看,应该是疫情三年加速了这种过程。
之前大家有个思维惯性认为经济会一直高速增长,自己的工资也会跟过去一样一直涨,很多消费观念也带有明显的“前瞻性”,大家不怕加杠杆,反正将来慢慢还就行,杠杆就那样一直加上去了。
比如这两天河南的那对小夫妻,他俩就很有代表性,他俩一度家庭收入的70%用在了还房贷上。这也是为啥那个女孩收入稍微降了一些,立刻就非常拮据。如果其中一个失业了,那直接面临爆仓断供风险。更麻烦的是,他俩还生了个孩子。
现在最揪心的问题就在于,全国不知道有多少人跟他们一样财务状况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
所以说相比烂尾楼,还有个更麻烦的事就是失业引发的断供潮。
这种恐惧本身就有很大的破坏性,大家越是怕断供,越要收紧消费,收紧消费会导致消费不振,消费不振又会导致进一步失业,大家想想是不是。
大家现在觉得郑州小夫妻那种杠杆加到顶的情况匪夷所思。不过回到前几年大家觉得挺正常,毕竟那时觉得工资还要涨,房价也要涨,并且不存在失业找不到工作的情况。房子已经涨了很多年,几乎不存在降价的可能性,买到就是赚到,不买的话,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今后再也买不起了。那时候最不济,还可以去送外卖跑滴滴,谁能想到这俩行业如今也饱和了。
也正是因为那时候大家敢于加杠杆,大量的钱从未来借到了前几年,叠加外贸繁荣,整体经济烈火烹油。
短短几年时间,大家已经很难理解当时的想法了。
而且这是个螺旋下降的过程。以前大家肯花钱,市场一片火热,你失业了也可以迅速找到工作,大家攒钱的冲动也没那么高。
现在恰好反过来了,大家不愿意消费,市场不活跃,工作不好找。
你越是担心失业后不好找工作,越不敢花钱。大家都不花钱,社会能提供的岗位越来越少,说不定哪天你自己的工作也没了。当降薪成了潮流,当找工作难成了共识,会进一步加剧大家攒钱过冬的共识。
现在的问题是,大家都不知道这种状态会持续多久,既然不知道,那就只能往坏处想。毕竟这时候如果你财务状态非常紧张,面临爆仓风险,还不小心翼翼,那可能真的会一夜变老赖万劫不复。
有很多小伙伴说,如果失业,把房子卖掉不就行了?主要问题是现在很多地方的房子已经没了流动性,也就是说你拿出一个肉疼的价格来,依旧卖不掉。
一开始只是一小部分人往坏处想,疫情加剧了这种思潮的蔓延速度,全社会开始转向保守。
这种保守不仅仅是消费观上的保守,还蔓延到了社会观念,这个不多说了,大家对社会舆论敏感的话应该能感觉到。
甚至改变了这几十年来形成的学历崇拜。大家知道吧,今年考研人数破天荒下降了40万。
很明显是很多人是反应过来了,考研这种事,如果考不上211及以上的,不能说100%浪费三年,90%是浪费了。就业寒冬的背景下,很多用人单位现在只看第一学历,还卡年龄,所以不是准备特别充分考研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学历贬值的大背景下,考研越来越没性价比,尤其考个“双非”,那简直一点性价比都没。有那闲工夫还不如去考公,先考江浙沪,再考新西兰(新疆西藏兰州),查了下,考公人数确实增加了40万,历年之最。
还有个更麻烦的事,就是有钱人老了,这是我今年突然意识到的一个问题。
我一直比较关注房地产的事,很多读者小伙伴买房卖房也跟我聊。
我观察到一个现象,北京的千万级别的房子,卖房的一大半都是老人。而且有个特点,如果年轻人卖掉自己住的房子,往往是准备换个改善型的,小的换大的,大的换豪的。
老人们不一样,很多都是儿女们不跟他们一起住,他们占着个大房子没意义,准备出掉。他们更倾向于把自己的大房子换成小的,或者干脆去投奔孩子,把钱存银行,今后用来看病和养老,到了生命尽头,再把钱给儿女。
上千万的资金,就这样从此存银行了,不买任何科技产品,不去逛街,也不创业,几乎不产生新增任何就业。
大家知道,中国的富人阶层主要集中在60/70年代出生的那群,加入WTO那会儿,他们正好三四十,有了一定的资本和经验去搞创业发了财。还有一部分没创业,但是房地产大爆炸之后被动发了财。
如今这两伙人都要退休了,年龄增长让他们变成了极度的风险厌恶者,避讳一切高风险操作,超大规模的财富也会跟着他们一起躺平。
当然了,啥都有28定律,那一代的人也不是都发了财,依旧是少数。
更麻烦的是,中国社会这两年的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我现在看B站,发现小年轻们基本上形成了共识,认为创业就是最大的败家。
不仅小年轻这么想,这两年接触了很多江浙沪小老板,他们自己创业起家,攒下了巨量财富,却极力反对孩子继续接班去创业,担心靠运气转来的钱靠运气败光。他们最一般的操作是把几千万分开放好,然后让孩子好好去考公务员,攒下的钱慢慢花,争取平静富裕过一生。
这些想法倒也没啥问题,毕竟创业那玩意确实九死一生,问题是如果富裕家庭的孩子也这么理解,我都不知道这个世界会变成啥样。
关于未来,大家知道我一直是比较乐观的。毕竟从过去一百年的整体趋势来看,中国国运就跟美股似的,有大幅回撤,但是整体是波动上升的,趋势一直非常稳定。我们走过了一穷二白的时候,不可能现在家大业大反而走不下去了。
但是大家也要意识到,历史的稍微磕碰,代价可就是一代人来承担,如果一个下行期持续十年,那不少人黄金十年就没了,一辈子可能也那样了。
这也就理解为啥大家都跑去考公了,就怕那块磨盘砸到自己,都着急躲进避风港。遥想十来年前我毕业的时候,几乎没人去考公务员,恍若隔世。
那有啥能做的没?其实政府一直没歇着,又是降息又是拉外资还在促就业,我觉得除了现在在做的那些事,最关键的还是重申共识。
我国最近几十年能迅速繁荣,靠的是锲入世界市场,靠的是我们无数企业从全球市场切下了自己的一块蛋糕。
贸易和市场经济是繁荣的第一性原理。从全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尊重这一点的不一定能繁荣,因为还需要其他的一堆配套条件。反对这一点的肯定会陷入贫穷和动荡,无一例外。
而且发展过程中最大的动力就是资本本身,可以说没有资本举步维艰,大家看新闻就知道,外资对华投资一直都是一个重要的晴雨表。这两年对资本的污名化说真的有点过了,好在很多事并不需要太多的说教。
比如很多大学生最烦资本,等到毕业了,才会意识到没有资本确实没剥削了,可能工作也没了,几十年的读书投资没法回收。去考公又不一定能考得上,毕竟每年招聘人数就那么点,真正的欲哭无泪。
现实的教育比啥说教都顶用,一代人估计慢慢反应过来了。
此外现在全世界最大的资本基本都是社保、养老金还有保险基金,都是老百姓自己存进去的。这些资本不增值,再过几十年大家吃啥?有钱人都不投资不创业,把钱放银行吃利息或者买成房子收租,那时候大家才能知道什么叫阶级固化。
可能你说那就放任资本的无限扩张?
这就是孩子气了,咱们不是有法律吗?
凡事应该从法律层面来解决问题,这样能保持一致性和稳定性,法治和中产阶层才是社会真正的稳定剂。
这些东西说多了容易挨骂,不过慢慢来吧,规律之所以被称为规律,就是因为你不尊重它,它就修理你,直到回到正轨上来。成年人的世界没有父母在那里劝你,只有生活的毒打。思路错了你可以赢得跟别人的辩论,却躲不过现实的暴击。
慢慢苟着吧,债务终将化解,信心也会回来,美元加息也会结束,只是时间问题,大家确保自己不要倒在最后的寒冬就行了。
全文完,感谢阅读,如果喜欢点个赞吧。
网友看法
1、网友又是桃花盛开:我有个同学买了房子烂尾了,首付跟房贷交了六十多万,房子还没到手,现在一个月租房两千,两个孩子,女的被辞退现在打零工一个月不到三千还忙的要死,男的一个月七千多,一个接近五千块的房贷,这种情况下,你说他还要不要还房贷?还房贷不知道猴年马月能把房子拿到手,不还,六十万全都没了,他现在都不敢把银行卡存钱,就怕直接执行了,是用的他妈妈的银行卡,每个月把钱发工资以后,立马就转他妈妈的银行卡里边,就是害怕被执行还房贷!她还是好的,一个月七千,在郑州到手七千绝对很厉害了!更多的是到手四五千的,那才是难受
2、网友残次玻璃:为什么美国人不断透支自己,刷信用卡,没存款,消费力还那么强,是工资的原因?
3、网友感恩时代65:九边先生用心了[赞],您的文章总能让我从中学到些东西,感谢[祈祷]
4、网友浪航华华:公司这两个月订单几乎没有,本来一个月生产6000到8000台电动车的,这两个月加起来也不够3000辆,一线员工没事做,放假没有收入,喊喳喳的,要还房袋,车贷,孩子上学的伙食费,上有老人要照顾,收入少了。一线工人急呀,心烦气躁呀。老板也焦虑,不知道工厂又将走向何方。大家焦虑症来了![苦瓜][苦瓜][苦瓜]
5、网友闲谈小事:17年买房,刷信用卡,现在还没还完。真是活的水里火里啊。房贷3000,3娃。工资15000左右,主要是生活消费,孩子生病花的真多啊,住院7天2500没了,还没好改贴膏药推拿,一天165,现在第8天了。我现在无数次后悔当初要是生一个孩子多好。
6、网友喆羱:必须赞,简单深刻
7、网友如是我闻如是说:我有好几个业主都是卖房去国外投奔子女,上千万的资金一下子带不走,每年兑一点!!做生意的离开北京的也大有人在,都是卖房回老家,要么准备安稳过完后半生,要么孩子回老家读书!以后中介从业人员估计也会慢慢减少,该提前考虑何去何从了[捂脸]
8、网友篱中良人:你只讲了表面的没人愿意消费,但应该结构化来讲,底层民众不存在“不愿意”的概念,而是挣的钱就不够花,且已经大部分给之前的需求贡献过了(房贷),这类人最多。中层民众能攒点钱,但总额不大,一个月也就多攒个一千或几千,大头的钱也贡献过了。上层不是民众了,因为不“众”,例如那前2%的银行高价值客户,他们在疯狂“攒”钱,其实不是攒,是挣的更快了,他们不会去刻意攒钱少消费,而是占有了太多的货币,真心花不完,越花越多,80%的货币淤积在富豪手里,导致伤害中层底层民众的消费能力,这才是根本原因。希望在做文章时,善意的建议多放一些数据和定量的分析。
9、网友忘了19811010:根本原因就是预期收益降低,真实经历:疫情前那几年,身上只有一万、甚至不到,今晚请人吃饭、喝酒、唱歌花一万多、两万,不怕,因为过几天,或者下个月能挣到,但现在身上几万块,今晚花上3000+,心里都要肉痛一下,因为不知道这3000块什么时候能挣回来。
10、网友知行合一孙欢:200万的房子,150都没人看,挂120才有人看还不买,总不能半价销售吧。坐标天津
11、网友老夫子子非鱼:谁家还没个50w存款呢[捂脸][捂脸][捂脸]
12、网友手机用户5055749698:说到点子上了。我就是70年代的中年人,女儿儿子都结婚了,儿子在工厂上班,儿媳妇在幼儿园当老师,工资多少无所谓,早两年把店关了,钱存银行吃利息,什么投资理财都不感兴趣了,风险太大,就安静的交社保医保等退休了。
13、网友吃素的喵2333333:时代的一粒沙,个人的一座山。年轻人看着上一辈(其实也没差几年)各种高杠杆买房获利,你和他说,这个暴利期间要结束了,年轻人凭什么信啊?而且,当代年轻人的培养时期很长,7岁读书到22岁,加上毕业后各种社会学习,终于上车了,你和他说“本车次运营已结束,请自己换车,已用车票不可退换”,有多少人能接受?很多人哪怕意识“本车次已运营结束”,但是沉没成本在那,敢不敢直接换车?及时止损,说易做难。
14、网友积极的时星:2015年买房,一个月7000的工资,房贷3000,吃喝拉撒3000,月光族,想想那时候真勇敢
15、网友wcl116688:现在公务员的工资待遇比十几年前翻了好几番
16、网友素位行之:我持悲观态度,这些都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现在没人生孩子了,下一代才是希望,可现在都快没下一代了。以后全是老人,这些老人没人养,再把下一代孩子拖垮。
17、网友昔日红尘:这两年为什么不敢投资? “住”房地产还在ICU呢,上下游一起要死不活;“行”汽车手机等可以堆科技赢利润的行业有多少普通人能加入;“衣”和“食”这两个普通人最可能涉足的行业又被网购和直播这种通缩催化剂把利润压到极限,关键是这种情况感觉不是几年内可以改善的。 你说投资啥?[捂脸][捂脸]
18、网友倚棵开花的树:经济有周期,这种事非人力可为,慢慢等吧,寒冬就是寒冬,不可能你把火烧的旺旺的,外头就不是寒冬了,但是火烧的旺旺的不至于自己被冻死,能熬过去,以后我们也要经历经济危机周期了,中国的经济走过四十年,已经成功从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所以资本主义的毛病我们肯定也会有,但是大数据起来后,可以把一部分继续转为计划经济,譬如农业,可以模拟今年种的这样作物大体的级价格,指导农业生产,那就是功德无量的事儿了! 另外说一句,今年大葱才五毛一斤,请大家多多消费,农民太难了!
19、网友河南全线地接张福国:42了,从事旅游行业,2015-2017确实是经济比较好的时候,2018开始就有苗头,即便没有疫情全球经济想必也会下落,疫情只是催化剂,因为我们这个行业属于第三产业,也就是纯消费类产业,各地繁华的景区背后,大家仔细看看,很多都是特种兵类的穷游,真正门票很高的地方,其实没那么火,今年十一八天假期,我们这酒店不到第三天就全体恢复淡季价格了,何其可怕!
20、网友S瑞霖哈:很好的文章,可惜头条里没几个人看得懂
本科普知识由金荣教育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金荣教育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