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荣教育

媒体解读“消失”的农家乐

来源:央广网 时间:2024-04-08 12:03 阅读

据金荣教育小编了解到,关于媒体解读“消失”的农家乐的最新热点内容如下:

农家乐,媒体

央广网重庆4月8日消息(记者肖庆华 实习生贾扬帆 邢洋洋)杏花落地桃花赛,杨柳青青风自在。在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市民外出踏青游玩渐入高潮,农家乐、亲子农庄、民宿……都迎来了旺季。

川渝地区作为农家乐的发源地,也曾盛极一时。随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返璞归真的乡村生活体验成了众多城里人的追求。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一度成为一种潮流。但近几年,农家乐似乎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今年年初,B站UP主的视频显示,近年来,曾经风靡全国的农家乐,已经倒闭了近八万家。从倒闭数据看,农家乐似乎已经一蹶不振。

事实果真如此吗?

没落:8万家农家乐倒闭

重庆市九龙坡区虎峰村村口,立着一块路标指示牌,上面标注了12家农家乐的信息。但走进村子才发现,仅有一家农家乐仍在营业,其他11家因为经营不善和城镇化陆续倒闭。

清明假期,市民在农家乐玩牌(央广网发 记者肖庆华 摄)

重庆璧山区市郊的山脚下,坐落着一座挂着农家乐牌子的木质房子,二楼采用开放设计,是倚栏品茶赏景的好地方,但是空空荡荡的庭院和落灰的桌椅却显示着它的无人问津。老板娘唐女士解释说:“前几年生意还好,现在不太景气了。”

企查查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全国在册的农家乐企业数量共201945家,其中四川省最多,达到25996家,重庆市有18808家;截至2024年3月,注销的农家乐企业共84199家,重庆6880家,四川8526家。

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的前10年,是农家乐的兴盛年代,去农家乐成为了一种很受市民喜爱的短途游玩和就餐方式。从2010年到2020年,全国农家乐企业的注册量从2.6万增加到14.6万。此后增速放缓,用上述B站UP主的视频总结:从一座难求到无人问津,农家乐只用了5年。

困境:同质化严重难创新

农家乐自上世纪90年代兴起,就提供登山踏青、山野垂钓、品尝农家饭的服务。记者走访了重庆市郊的多家农家乐,虽然位置不同,规模有别,但经营内容却大同小异。打麻将,唱歌,餐食,住宿……

迄今为止,除了少数星级农家乐提供更多娱乐活动外,大多数农家乐并无任何创新,甚至没有任何农事活动,和乡村饭店无异。

将自家改造成农家乐经营,除了改造成本外,日常并无经营成本,有客人就赚钱,没有客人也落得清闲。位于重庆市南山植物园附近的老幺湖边休闲山庄就是如此,老板舒文泽将自家一楼放上麻将机,二楼则改成了客房和茶室。即使没有客人也没有什么开销,还可以供周围的人玩乐。

游客们在农家院中烧烤(央广网发 邢洋洋 摄)

重庆江津区四面山避暑山庄的老板杨世科说:“我们都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年轻人在外面上班,我们也不了解市场情况,所以没有考虑创新。”这也是农家乐一成不变的重要原因。

此外,游客去农家乐大多数是图个新鲜,周末出去旅游、聚餐,体验过后很难再对相似的项目产生兴趣,这也导致农家乐难以形成稳定的消费群体。

清明假期,孩子们在农家乐喂鸽子(央广网发 邢洋洋 摄)

重庆云阳的陈先生表示,自己一般和朋友家人来农家乐只是聚餐休闲,更倾向于综合性强、可体验娱乐项目丰富多样的大型农家乐;除非住宿环境有特点吸引小朋友或是离家距离太远,否则不会选择在农家乐住宿。

二十多岁的蒋女士表示,自己老家就是农村的,对农家乐不太感兴趣,更喜欢选择民宿或露营这样新奇的体验;而卜女士则说自己喜欢围炉煮茶,享受这种安静的感觉。这也反映了当下90后、00后的主流消费群体,在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上的变化。

转型:危机中也有生机

即便面临着诸多问题,在外界持续“唱衰”农家乐的今天,川渝农家乐的数量却没有明显减少。

重庆市乡村旅游协会相关人士介绍,重庆农家乐不但没有消失,总体数量还一直保持在上万家,且星级农家乐的数量每年都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截至2024年1月已经有1380多家星级农家乐。

低档的“农家乐”满足不了消费者的新需求,简单的“乡村游”也难以让乡村持续发展。一部分农家乐选择改变经营模式,化独户经营为联合经营,促进农家乐的规模化发展。

游客骑骆驼经过农家乐附近的乡村集市(央广网发 贾扬帆 摄)

重庆市九龙坡区的春芽农场,600亩的基地种植着各类蔬菜瓜果,游客可现场采摘。另外有垂钓区、露营烧烤区、家禽家畜喂养区等活动区域,并提供骑马、骑骆驼、制作陶艺、非遗扎染等游玩体验项目。

春芽农场工作人员王先生谈到,农家乐是一种周末经济,每逢天气晴朗的周末,会有大批游客前来游玩。附近的农户也自发前往农场附近售卖自家的土鸡蛋等特色农产品,形成了小规模的乡村集市,可以辐射带动周边农村经济的发展。

游客们在春芽农场里提篮采摘(央广网发 贾扬帆 摄)

重庆沙坪坝区歌乐山矿山坡的伊斯特庄园,是一个集吃、住、游为一体的农庄,农庄由萌宠小剧场、嘟嘟乐园、烧烤BBQ等多个特色区域组成。除了传统的吃特色农家菜、喂养小动物、垂钓、机麻等活动外,农庄还利用歌乐山的地形优势,提供高空滑索、丛林穿越、环湖双人自行车、森林迷宫等娱乐体验项目。

清明假期,陈女士一家四口特意从市区驱车来玩耍。“这里耍事多得很!”陈女士说,“大人们可以打麻将钓鱼喝茶,小孩们可以体验各种娱乐项目,在丛林穿越玩得不肯走,这样的农家乐是适合遛娃的好地方!大人放松,小孩开心。”

破局:农家乐升级成民宿

“现在的年轻人对居住消费环境要求还是很高的,所以部分农家乐的转型提档升级是一个趋势,缙云山清欢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重庆民宿协会秘书长梁怡女士介绍。

清欢渡坐落于重庆市缙云山国家森林植物园内。白墙黛瓦、松竹怀抱、可远眺群山、坐看云起,稻田、荷塘点缀其间,游客在其间烹茶、煮饭、沐浴,是一家能够“睡在森林里”的民宿。

游客们在清欢渡民宿中休憩(央广网发 贾扬帆 摄)

25年前孙德红来到缙云山结婚生子,做过餐厅、旅馆服务员,也在景区里卖过豆腐脑。1999年她开始做农家乐,“做农家乐嘛,忙累是一定的,挣的钱刚够生活。”做农家乐19年,孙德红也见证了农家乐的兴衰。2017年,她决定将自家的农家乐转型升级为特色民宿。

她请来了专业的园林设计团队,根据自然地理环境量身打造了如今的清欢渡民宿,取意“人间至味是清欢”。清欢渡民宿一改往日农家乐的吵吵闹闹,变得恬静自然。民宿房间均为特色林景房、云景房,所用的食材也都来自自家的田地。民宿内有着书吧、水吧、会议室等特色区域,民宿外则是240平米的大观景台,并有稻田、鱼塘、菜地等,努力做到民宿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平时我做事情的时候,就会喊大家一起。”孙德红去巡山摘菜、采水果时,都会邀游客们一同前往,走进山里人家的原生态生活。大家一起采茶、插秧、打糍粑、包青团、熏腊肉……依托缙云山的独特自然条件,体验农耕文化和农事活动。

重庆高校的大四学生小俞,跟孙德红进山后猛夸:“第一次在山里捡菌子,十分新奇!还认识了许多缙云山特有的植物,真的好爱这片土地。”

游客进山捡回的菌子(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从闹哄哄的农家乐转型到如今安然宁静的“清欢渡”民宿,孙德红称自己每天都过着悠闲自在满足的慢生活。

未来:依托乡村振兴大有可为

重庆市农家乐产业协会、重庆市乡村旅游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赵琴表示,农家乐是综合性强的乡村休闲产业,有着极大的市场需求。每个行业都有一个不断递进发展、优胜劣汰的过程。农家乐所具备的乡村休闲的简洁随性、经营项目的多样性、体验性和价格的平民性,使得如今的农家乐依然坚挺。相信随着新的时尚消费元素的注入,农家乐产业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等国家级战略的推动下,涌入乡村的消费者只多不少,与乡村、农产品、青山绿水等挂钩的农家乐,依然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根据相关数据,2024年农家乐市场规模增长率为26.5%。

如何更好地发挥农家乐自身独特的优势,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在城市化加剧、消费升级的当下找到属于自己的“武林秘籍”,以更新潮、更互联网+的经济形态出现,或许才是农家乐的未来。

网友总结:成功农家乐的特点

能吃:顾客可以亲眼看到蔬菜从采摘到上桌的过程,享用最新鲜的食物和地道的农家菜。

能玩:提供亲手采摘、亲自下厨等活动,让顾客亲身体验农耕生活,同时具备旅游观光的属性,如划船、越野等。

能带走:农家乐提供可带走的食物、鲜花或小动物,这不仅增加了收入,还能促进顾客的复购。

能复购:通过如土地认养、特色餐厅等方式,实现顾客的循环购买,满足其长期多项需求。

此外,还有一些创新的农家乐模式,例如结合农业地产的休闲农业模式,通过开发旅游地产来提升农家乐的收益。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