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荣教育

苗族舞蹈:情感无法言语都在舞蹈中

来源:贵州画报 时间:2023-11-11 07:05 阅读

据金荣教育小编了解到,关于苗族舞蹈:情感无法言语都在舞蹈中的最新热点内容如下:

苗族,舞蹈

“村舞”· 观舞知德

如果说歌曲是以声音的悦耳来调动人的心绪,那舞蹈一定是以肢体的跃动来震撼人的心灵,提起苗族的舞蹈那可太多了,芦笙舞、反排木鼓舞、板凳舞、锦鸡舞、古瓢舞、烧灵舞、大迁徙舞、夜乐舞、回门舞等等,其中以芦笙舞最为常见,流传最广,各大节日上基本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关于芦笙舞的传说有很多,有说是先民为了捕猎,砍下树木、竹子制成了芦笙,以芦笙之音模仿鸟兽虫鸣,以身体舞蹈来模仿动物之形,以此引诱鸟兽;也有说古时苗族南下迁徙,过黄河时为防族人失散,在河边升起篝火、吹响芦笙,以便族人聚拢过来,为了驱散寒气,便随着芦笙的旋律起舞,便是芦笙舞了。芦笙舞的历史从已出土的西汉铜芦笙乐舞俑来看,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元朝《宋史》中载:“一人吹瓢笙,……数十辈连袂宛转而舞,以足顿地为节。”明朝《南昭野史》载:“每孟岁跳月,男吹芦笙、女振铃合唱,并肩舞蹈、终日不倦。”由此可见苗家人对芦笙舞的喜爱,可谓是人人都会舞,人人都爱舞。

芦笙舞,一般有吹笙领舞、吹笙伴舞与吹笙自舞等形式。吹笙领舞以芦笙大小为排序,拥有最大的芦笙者为领舞,边吹边舞,队形始终保持为“一字”,苗家男女则结队围绕芦笙队,随着乐声绕圈起舞;吹笙伴舞一般是吹笙者只伴奏不舞,或小舞一下,依旧是男女围绕吹笙队绕圈起舞,这两种舞蹈形式一般人数都会比较多,男女老少都可参加,可达上百、上千人,舞蹈动作并不复杂,以“探路步”为基本舞步,左脚提起往左侧空划小半圆落地,右脚左靠,身体同时往左侧横移,微右斜腰,右脚又做对称动作,再辅以如“双踏浪”等简单舞步基本就能成形,多为下肢动作,虽然不难但轻盈整齐,场面壮观;吹笙自舞为单个吹笙者或多个吹笙者自吹自舞,一般多为竞技类表演,节奏强烈、难度较大,如“跪地下腰”“双腿蹬天”“倒立”“肩上托人”等等,需要极好的舞蹈功底和体力,通常情况下只有村里芦笙舞跳得极好的人才能出去“比赛”。

反排木鼓舞是一种盛大的祭祀性舞蹈,根据《苗族古歌》的记载,“蝴蝶妈妈”诞生于古枫树中,生下了12枚蛋,其中一枚蛋孵化成了苗族远祖姜央,所以苗家人崇拜蝴蝶妈妈和古枫树,认为用枫木所制作的“木鼓”是祖先神灵的象征,但平时又不能惊扰他们,于是每13年一个轮回过一次鼓藏节,每次持续3年,苗家人会杀牛祭祖,敲响木鼓跳起舞来祈祷祖先和神明,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木鼓舞有高斗(斑鸠)舞、高斗大(斑鸠合翅)舞、扎夏(五祖宗)舞、扎夏(打猎)舞等章节,主要表达了先民在迁徙过程中共同扶持、不畏艰难、打猎御敌,找到新的家园后,建房扩屋、开荒土地、共同祭祀祖先的苗家精神。木鼓舞以鼓声为乐,苗家人以鼓为中心绕圈起舞,动作特点是踏二四拍,全身运动以胯为动力点,踏步、腾越、翻越、甩同边手等基本动作构成,大开大合,模仿鸟兽虫鱼的动作,舞蹈随着鼓点的急缓而变化,有激烈如湍流,有平缓如小溪,极具感染力。

苗族舞蹈种类繁多,许多舞种被纳入了贵州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一个善舞的民族,他们用舞祭祀祖先,用舞感恩自然,用舞交朋唤友,用舞谈婚论嫁,舞蹈已经成为了他们表达自身的重要方式,一切无法言语的情感,都在这一曲舞蹈中。

图/尹刚 文/朱白

编辑/王文竹

校对/许婷

一审/廖迅

二审/夏进

三审/吴迁

网友看法

1、网友一薪一亿:世界瑰宝

2、网友冠朝爱旅行:转发了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