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金荣教育小编了解到,关于免签政策利好 入境游将迎“暖春”的最新热点内容如下: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德国、法国特约记者 青木 孔帆 环球时报记者 丁雅栀 赵乾坤】中国外交部近日宣布,对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和马来西亚六国公民实行最多15天的免签政策,自12月1日起生效,有效期一年。消息一出即获得欧亚多方人士“点赞”。《环球时报》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当前,“入境游”相关商家和景区已开始紧锣密鼓筹备,迎接海外商旅人士来华。
海外人士“喜大普奔”
家住柏林潘科区的退休夫妇卡琳和本雅明曾在上世纪90年代访问中国,一直希望再次到中国看看。这次新的政策公布后,他们第一时间在订票平台预订了春节期间到中国旅游的机票。两张机票共花了近1400欧元。本雅明告诉记者,以前对于想去中国旅游的德国人来说,申请签证要当面预约,还需准备大量文件和信息,费用要100多欧元。“现在去中国旅游,比去美国还方便,因为美国还要电子签。”
德国多家旅游订票公司向《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最近几天询问中国旅游的人多了几倍。卡琳称,选择春节去中国,是因为春节是中国的旅游旺季,却是欧洲的旅游淡季,国际机票比圣诞节便宜不少。“旅行费用也比欧美划算,高通胀之下,欧美物价高昂,中国的物价相对更为理想。”
10月,来自西班牙的游客在沪拍照留念。(视觉中国)
弗兰克是德国慕尼黑一家港口机械企业的工程师。他对记者说,这一政策下来后,不少德国公司希望增派技术专家到中国进行短期工作。员工们也喜欢去中国短期交流,有利于自己的职业晋升。他观察到,疫情前,在中国大城市的外国商务人士和游客已经无处不在。今年以来,中外往来不断恢复,他在出差中国时已感受到,海外商旅人士又慢慢多起来了。
中国欧盟商会热烈欢迎中国的决定,并发表声明称,期待这一政策能尽快扩展到其他欧洲国家。德国《商报》网站11月27日援引中国欧盟商会主席延斯·埃斯克隆的话称,这是经济界希望从中国政府那里得到的“具体而实际的改进”之一,有效“增强了企业的信心”。
马来西亚是此次中国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中唯一一个亚洲国家,它把“单箭头”变成了“双向奔赴”。据马新社报道,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11月26日对中方日前宣布对马来西亚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表示感谢,并表示,马来西亚将从12月1日开始,对中国公民实施入境30天内免签证的便利措施。安瓦尔称,此举是为了迎接2024年马来西亚与中国建交50周年。消息宣布当天,同程旅行平台马来西亚旅游热度迅速上涨,截至当晚21时,马来西亚旅游搜索热度环比上涨173%,马来西亚酒店搜索热度环比上涨112%。
“保障入境游就像双面绣”
11月24日,中方决定试行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的消息发布后,同程旅行国际机票搜索量快速上涨,截至当日18时,入境机票搜索量环比上涨12%。其中,由马来西亚入境的机票搜索量环比前一日上涨3倍,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入境机票搜索量环比上涨均超过100%。
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程超功分析认为,免签对象国的不断扩大有利于入境游产品创新和业态的多样化,面向入境旅客的“一地深度游”及入境定制游市场有望迎来新的机遇,同时对于相关目的地及旅游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和产品开发能力也是一个考验。
旅游产业链上的从业人员已经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来。“随着单向免签证政策的试行,入境游势必会迎来一个小高潮。”苏州市文广旅局对外交流与合作处处长朱胜文11月30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作为全球首个世界遗产典范城市,过去一年,苏州非常重视北美和欧洲两大境外旅游市场,通过社交媒体运营推广、线上线下活动、数字广告和传统公关并行的策略,不断吸引海外游客。
朱胜文认为,目前最重要的工作是做好旅游产品的梳理,深度研讨这6国游客的需求,并进行精准化营销。“保障入境游就像双面绣一样,以苏州为例,一面是外向型,一面是传统型。”她表示,基于外国游客对东方文化的了解程度不深的客观事实,城市目的地就更应该设计创新,用外国游客熟悉的方式帮助他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中青旅首席品牌官徐晓磊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免签是提振入境游的“灵丹妙药”。对于外国游客而言,最直观的利好就是免去了办理中国签证的繁琐流程。他提到,受到疫情冲击,入境游市场面临联系的再建立和产品计划的再沟通。“在疫情期间,旅游企业抱团取暖,并加强了人员的业务培训,为行业保留了‘火种’。今年以来,旅游企业恢复得还不错。”
交通保障也在积极准备。11月28日,铁路部门推出外国护照在线身份核验服务。外籍旅客在12306网站购票无需持护照原件到铁路车站窗口核验身份信息,在网站按照系统提示填写信息,即可在线核验。法航荷航大中国区总经理韦迈纶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法航、荷航运营每日一个航班往返于北京、上海和欧洲的巴黎戴高乐机场、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适逢圣诞、新年假期,目前航司预订情况向好。”
“慢热”的“春天”?
在试行单向免签证政策的刺激下,入境游是否就能很快迎来春天?多位受访者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尽管政策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从政策实施到业务有明显向好改善,还需要一段过渡期。
法国汉学家林国认为,法国游客赴华旅游将会是一个“慢热”的过程。一方面是因为法国的经济现状还不乐观。“今年以来,法国人去欧洲其他国家度假的数量都在减少,更不要说去中国了。”另一方面,两国间交流需要慢慢恢复。林国认为,总体向好趋势下,“慢热”才能产生长久的热情。
“考虑到做出行准备需要时间,海外游客的数量并不会在短期内出现井喷现象,会有一定程度滞后。”朱胜文预计,入境游的“春天”可能会和2024年的春天一起到来。
《环球时报》记者在海外采访中了解到,外国游客认为,离开熟悉的欧美文化,来到中国旅行,仍有一些挑战令他们感到“胆怯”,如语言障碍、不熟悉移动互联应用程序、对支付手段感到陌生等。此外,与疫情前相比,中欧航班仍有待恢复。
程超功表示,中国主动推进入境政策优化的相关举措将在便利国际人员往来方面产生正向示范效应,相关国家和地区未来有望面向中国公民出台更多签证便利政策,利好出境游市场的复苏,从而在下一阶段形成入境游与出境游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入境旅游业的提振,或将带动其他经济领域的发展。中外合资投资银行中金公司发布的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接待的入境游客消费1300多亿美元,贡献约0.5%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截至今年第三季度,中国接待的入境旅客人次恢复到疫情前约45%。中金公司预计,如果2024年入境消费延续恢复势头,或可为中国的出口增速拉动1—2个百分点,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提升0.2个百分点。
本科普知识由金荣教育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金荣教育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