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荣教育

外媒:德国为何无法与中国“分手”

来源:参考消息 时间:2024-04-21 22:05 阅读

据金荣教育小编了解到,关于外媒:德国为何无法与中国“分手”的最新热点内容如下:

德国,中国

参考消息网4月21日报道近日,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就中德产业关系,多家媒体进行了分析: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报道,德国总理朔尔茨上任时曾承诺,他的政府将改变德国与中国的关系,摆脱经济依赖。三年后,有关减少对华依赖的言论被要求外国公司平等进入中国市场的呼声所取代。

几家总部位于德国的领先跨国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随朔尔茨一道进行了为期三天的中国之行。这些人都管理着在中国的大量业务,他们不仅渴望维持这些业务,而且还希望扩大。

这让朔尔茨面临一个微妙的平衡问题,既要满足本国经济的出口导向型需求,又要满足来自盟友的压力,以便利用本国的地位向中国提出要求。

去年,德国企业在华投资超过100亿欧元(1欧元约合7.6元人民币——本报注)。与日本和美国企业不同,德国企业在华投资几乎没有减弱的迹象。

“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关系中,德国扮演着非常特殊的角色。”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马克斯·岑莱因说。电子产品和电子技术,以及机械和化学品,仍然是德国对华出口的重要产品。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我们在中国发展强劲,拥有强大的影响力,”梅赛德斯-奔驰首席执行官康林松在接受德国公共广播联盟采访时表示,“退出这么大的市场是不可想象的。”

德国汽车制造商在自动驾驶等领域的研发越来越依赖中国团队,欧洲在这些领域并不领先。

据德国《商报》网站报道:德国总理朔尔茨的中国之行几乎完全忘记了德国政府计划“在关键领域”降低对中国的依赖,以及希望发掘“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潜力”。

当然,访问北京期间,朔尔茨也几乎尽职尽责地强调:“德国和欧洲关注降低单方面依赖、实现供应链多元化和降低经济风险。”

然而,重组全球价值链似乎一点也不容易,这是德国康拉德·阿登纳基金会的研究得出的结论。该研究称,没有任何一个欧洲国家像德国那样与中国紧密相连。

东南亚新兴经济体有望成为替代选项。然而,德国与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和越南等东盟国家的贸易额总和,甚至不及中德贸易额的四分之一。

这份名为《去风险--但往哪里走?》的研究报告给出了“诊断结果”:东盟国家“经济实力有限且面临众多结构性挑战,在可预见的未来不能成为中国的替代选项”。

该研究的作者丹尼斯·苏阿萨纳说,这些国家“有成为欧洲公司生产基地的潜力”。为此,他列举了地理位置、低工资水平和人口年轻等条件。但他也强调,这些国家的教育水平落后且生产力低下,在基础设施薄弱地区还存在贸易障碍。

苏阿萨纳尤其就“伪多元化”发出警告。他的理由是,中国不仅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东盟各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并主导着该地区的市场和供应链。(编译/梅鹏鹏)

4月15日,德国总理朔尔茨乘坐专机抵达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新华社)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